《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浅谈近代医院建筑 ——以南京马林医院旧址为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1 建筑现状

马林医院位于中山路321号,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西式医院。它几经发展和变迁,是南京市鼓楼医院的前身。

图1 外观现状 (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马林医院最早兴建的是一幢两层楼的西式楼房,即“1892楼”,因形就势而建,坐北朝南,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外墙青砖,清水勾缝,墙身用红砖勾勒线脚,圆拱形门窗,坡屋顶,白铁皮屋面,屋面设有突出的老虎窗。笔者这次参与测绘的就是这幢建筑。在这幢建筑物南面正中门楣上,镌刻有“光绪十八年”和“AD.1892”字样。这座楼房原为医院病房,现一层和二层用作院史展览馆和会议室,地下一层用作档案室和办公室。在医院的后面,还有一幢高二层的殖民时期风格的楼房,细部装饰精美,现为鼓楼医院办公用房。另外,还有1917~1924年建造的马林医院病房、手术室、办公楼等西式楼房数幢,这些楼房高2~3层,底部用城墙砖砌造,上部用青砖砌造,不再用红砖勾勒线脚(图1)。

图2 总平面测绘图 (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建筑内部装修保持了复古的风格。大部分内部墙体被包裹,窗户均为白漆钢窗。建筑外墙造型是青砖勾缝,但是不排除局部在后期修缮时进行了贴面砖处理的可能。室外场地是坡地,所以建筑从东侧观察是二层,从西侧观察是三层。南侧立面一层有两个门,东门口有台阶下到负一层地坪,有门进入室内。西门现在是正门,门前道路跨过负一层的地道。建筑负一层内有略高于室外地坪的窗户,也有部分完全处于地下。建筑外侧局部有花坛。建筑老虎窗所在的层高现在是第三层,被分隔成了若干储藏室(图2)。

建筑室外场地铺地以地砖为主,四周围绕着很多绿地,有绿树掩映。建筑东侧和北侧是机动车道路,西侧是花坛,南侧是一个圆形广场,广场周边的建筑是马林医院多次改扩建的产物[1]。

2 历史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在中国大规模传播。以美国基督教新教教会为代表的传教士们,主张利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建立有利于传播基督教的社会环境,于是他们采用了“间接布道”的方式,即通过广泛地参加社会公共事业来促进基督教的推广。其中公共医疗领域就是重要的一环。

因为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所以教会开办的医院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接受和认可。这些医院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现代医学的普及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医院向着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教会逐渐失去了优势,教会医院也逐渐消失。教会医院留下的旧址是研究近代建筑乃至科学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加拿大籍传教士兼医生马林( 1860-1947)来南京传教和行医。当时的中国人普遍对外国人有抵触情绪,更对基督教没有兴趣。他为了更好地传教,入乡随俗,穿上中国的传统服饰,结起了发辫,经常出没于茶楼酒肆,亲自弹唱《封神榜》《西游记》等故事,以此与群众打成一片,逐渐消除了他们的戒备。时机成熟之后,他就着手开始了行医和传教。他在鼓楼和城南买地,开办了简易的诊所。1887年,美国基督教会鉴于他的行医传教取得了良好效果,决定集资为他建造一所教会医院。中国人景观察在鼓楼南坡捐地十余亩作为医院院址。1890年开始动工兴建,1892年,建成西式两层楼房一幢,作为病房,称为“基督医院”(Nanking Christian Hospital),由马林任院长,所以又称为马林医院。

1911年,美国基督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增设医科,将医院划为医科的实习医院,并于1914年正式更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Nanking)。这时马林离开医院,到城南花市大街的小基督医院继续行医,同时兼任鼓楼医院的外科顾问。1927年,马林退休,携夫人及女儿们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定居。由美国人谈和敦()接任院长。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前,谈和敦逃离,由留院医生屈麦尔代理院长[2]。

3 近代医院建筑功能与布局

与马林医院同时期的西式近代医院很多,而且大多都是教会医院。在此举出上海仁济医院和广州博济医院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与马林医院相比较。

仁济医院是上海开设最早的教会医院,它是1844年初开埠后不久,由一位名叫威廉·洛克哈脱(William Lockhart)的传教士兼医师受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的派遣来沪在大东门外一幢老式住宅里开设的。1845年,仁济医院向上海外侨募集建设新院的资金,在山东路麦家圈建成一所新医院,于1846年7月移至新址,命名为山东路医院,亦称仁济医馆,有病床60张。1873年,山东路医院在今仁济医院的院址建成近3000平方米的2层新楼房,底层为门诊部,楼上辟有床位60张。1922年医院从欧洲购进了上海第一架X光机。

广州博济医院同样是一座教会医院。1866 年,博济医院在榖埠的第一栋建筑建成,1867年,博济医院附属礼拜堂、药剂室和一个临时病区落成。1869年,建成医生住宅。1873 年,加建两个新病房。1891年,在礼拜堂北面的各病房区加盖二楼。1898年,加建洗衣房和浴室。在狭长的用地上多次建成的一栋栋建筑,有明显的空间序列和功能分区,是一种分散式布局。

博济医院兼具医疗和宗教两大职能。从开办医院起,就强调不仅要医治人的身体,而且强调使人们获得基督教知识来“医治灵魂”。1867年,医院内建成小教堂,同时用作候诊室,可容纳两三百人。1881年修建仁济路教堂,上层为教会大礼拜堂,可容 700 人,下层作为医疗用途,有一间门诊病人的接待室、一间外科手术室、一间隐私检查室、一间配药室和一间医科学生的学习室。

建成于1892年的马林医院是一座独栋的二层砖结构小楼。建筑风格是当年常见的外廊式建筑,南立面有七个砖券。建筑面阔30.620m,进深11.880m,建筑高度12.120m。南面设计有两个入口,入口处的砖券洞净宽有2.5m,做成突出的样式。其他砖券的宽度从2.6m到2.75m不等。砖券在后来的改建中逐渐被用窗户封上。入口正上方的屋面上设计有装饰用的三角山墙。坡屋面下设有阁楼。建筑地下一层层高为2.7m,一层层高为4.2m,二层加阁楼层高为7.88m。医院并没有与宗教建筑合建,是一个医疗专用的建筑。从旧影和资料来看,建筑设计分区布局分明,阁楼层是住院专用的病房(图3)。随着社会的发展,马林医院也在不断地完善功能,并且增建了专用的建筑。1917年,在原有基础上建起了一座砖结构的庙式大门,四周以围墙环绕。1918年,又在院内增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门诊房,并最早在南京开设X光室、1920年建造外科手术室。1923年至1924年,又建造了“西一”至“西四”楼房。随着后期的不断加建,马林医院的总平面布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明显的分散式布局[3]。

图3 马林医院病房旧照 (图片来源:鼓楼医院提供)

4 装饰与艺术风格

随着鸦片战争后为了外国人在华的大规模贸易和传教,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大增,为了短时间内实现扩张,他们往往采用简单实用且能快速建造的殖民地外廊式样。为了应对东南亚和中国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殖民者们作了适应气候的调整,形成了鲜明的外廊样式。广州是最先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因此广州的外国教会率先建立起了最早一批的医院。其中的博济医院、惠爱疯癫医院都是采用了这种外廊样式。在这些地区,外廊不仅可以有遮阳隔热,还能为住院病人提供活动空间,运用在门诊楼上,则可作为候诊空间。

马林医院就是一座外廊式建筑。建筑外立面纯砖砌筑,南侧有七个砖砌拱券,拱圈中央还有券心石的造型(图4)。拱券下方放置了木制栏杆。当心间两侧的两个开间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外墙层叠向外突出,增强了厚重感。这两个开间的正上方有三角形的装饰性山墙,山墙边缘有类似叠涩券的造型,中央是圆形的雕刻装饰。遗憾的是这些三角形山墙已经不复存在,仅剩屋面的14个老虎窗。发源于南方的外廊风格在北方遭遇了“水土不服”,外廊在夏天并不能很好地避暑,在冬天更是过于通透,非常寒冷。经过改建的马林医院旧址,在砖券上都加上了玻璃门窗,把灰空间变成了室内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20世纪之后外廊式建筑就很少出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了[4]。

图4 马林医院外观旧照 (图片来源:鼓楼医院提供)

5 结束语

马林医院是南京第一座西式医院,其地位在南京的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马林医院的修建和改扩建都是所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体现。马林医院的修建时间要晚于广州、上海的同类型医院,规模也稍逊一筹。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已经趋于外向,作为重要口岸的城市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因此出现更加先进完善的医院。而随着马林医院的不断变迁,以及民国之后南京建立了更多近代化的医院,可以看出南京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近代医院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广泛具有宗教属性,创办者往往是教会。这体现了当时社会信仰逐渐由闭塞单一趋向多元化。相对其他近代的教会医院建筑,马林医院的医疗属性要大于宗教属性。到了二十世纪,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则开始涌现出大型的、集中式的近代医院,医院类型也逐渐开始从教会医院转变为官办医院,马林医院这种类型的医院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从建筑本身来看,近代医院建筑多为院落式布局,由多座多层或单层小楼组成,每座单体建筑已经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马林医院也是经历一系列改扩建后形成了完善的医院功能群组。外廊式建筑是此类医院常用的形式,而随着医疗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更加大型的集中式医院成为主流,马林医院的建筑形式相对同时期沿海口岸城市的同类建筑有一定的滞后性。

[1] 郭华瑜,李国华.南京市国立美术馆旧址、马林医院旧址和江南水师学堂遗址建筑测绘[R].南京: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9.

[2] 赖德霖,伍江,徐苏斌.中国近代建筑史.第一卷.门户开放—中国城市和建筑的西化与现代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13.

[3] 周晓娟.美国建筑师在近代中国的医院建筑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4] 杨新华,卢海鸣.南京明清建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79.


文章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网址: http://zgyyjzyz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61570.shtml


上一篇: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问题与优化
下一篇: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建筑环境中有机磷酸酯污染特征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